最近读了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《人类简史》,颇有感触,下面稍作记录与备忘。
该书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来阐述,分别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聚合统一科学革命,下面就不妨也从这四个角度来讲。

认知革命

这一部分聚焦于为何在各个人种之中,包括东非的鲁道夫人,东亚的直立人,欧洲和西亚的尼安特人,只有智人这一人种脱颖而出,存活并发展至今。作者认为,开始于大约7万年前的“认知革命”功不可没。
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智人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相较其他人种更优越的地方,虽然说基因决定了智人拥有相对更加庞大的大脑,但是这从100万年前到认知革命开始的7万年前的93万年间,大脑更像是劣势。它们占据的体积大, 消耗的能量也更大,使得智人的肌肉相对萎缩,同时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寻找食物。
但是,长夜终尽,大脑的物理属性使得智人更加擅长于构建并愿意相信虚构的事物,也就是营造一个想象共同体。一开始这种想象可能是万物之灵,部落的守护神,到了现代,这种想象共同体变得更加庞大和精致,它可以是国家,可以是公司,也可以是所谓人权。于此,智人能够组织出更大,更有凝聚力的团体,并由此发展出了更高级的语言和更丰富的文化。
然而随着人类猛然登上食物链顶端,并开始大范围迁徙,所到之处的生态猝不及防,发生了许多灾难。以澳大利亚为例,人类第一次踏上澳洲土地之前,澳洲共有24中可信的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十万年,鳌居食物链顶端,然而,智人进入后不过数千年,其中的23中就灭绝殆尽。尽管当时人类只不是是挥舞着石器的中型动物,但是可能是当地动物行动迟缓,或者基因中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小小的生物的可怕破坏力,也可能是人类的烧荒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,又或者当时整个地球气候的变化;或者,最可能的是以上几类原因的糅合,造成了远比现代人类对其他动物大得多的破坏。
当然,虽然对于智人来说,这场认知革命无疑是人类正式站上地球巅峰的开始,这场革命之后,我们就算真正开始有了所谓的文化。

农业革命

在远古时代,当我们的祖先还是采集者的时候,遇到高热量的食物,他们的最优策略自然是吃到吃不下去为止,这种贪吃基金慢慢形成,直到现在,即使物质丰盈,我们也无法抗拒高热量食品的诱惑。虽然环境相对恶劣,但是采集者们两三天打猎一次,一次3~6小时就足以养活部落,工作时间远低于现代社会的我们;而且由于采集的杂食种类丰富不挑食,很少出现相应疾病以及结构性营养不良。这样看来,采集社会可以被认为是富裕而且幸福的,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作者称为史上最大骗局的农业革命悄然登场。
最开始人类并不以谷物作为主食,可能是从采集地带回部落途中掉落的一批种子,让人类发现了种植谷物的可能性,同时,烧荒也为谷物排出了植物界的竞争对手。最早,人类可能会在某地等上一个月来等待它们成熟,但是发现谷物的面积和数量越来越大,等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,最终也就定居下来。
然而,当时掉落的那些种子也就从此将人类牢牢地拴在田地里数千年。随着人类粮食增多,人口开始增长(定居的生活使得女性生育更加方便)。但是这时由于农田需要母亲的劳动力,婴儿的断奶时间也提前,转而以粥来代替,这使得儿童免疫力下降,死亡率也一路飙升。由于增加了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,当这种食物来源受到自然影响如旱灾或涝灾,人类更容易发生饥荒,而不能像采集社会一样转而食用别的食物。虽然农耕技术在不断的进步,但是人类也被栓得越来越紧。相比于他们的采集者祖先,很难说二者谁更幸福一些。
如果不去考虑彼时农民的心理状况,农业革命使得家和领地的概念开始扎根人类的脑中。同时,“未来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,毕竟农业需要看天吃饭。
农业革命造成的定居使得社会复杂起来,单纯靠口头语言无法应对这种规模的社会信息交流。同时,农业产出使得一种新的信息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,那就是数字。相比于采集者的只要找到就吃到饱,农业工作者需要记录产量,规划每天的消耗,划分出上交给神灵的分量。这些对于人类大脑来说都太过复杂了,所以农业社会的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不前,直到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数字处理系统,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也就是“书写文字”。
同浪漫主义的想象不同,人类历史上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并不是什么隽永的诗篇,而是一块石板上刻着的几个奇怪的符号,其大概意思是“某人在37个月里收到了29086单位的大麦”。虽然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,但是这时的文字还只能部分表意,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,其他符号逐渐加入,这套系统才成为完全表意文字,也就是著名的“楔形文字”。
到了后农业时代,文字和想象共同体迅猛发展,人类社会开始出现分类,自由人奴隶,穷人富人,黑人白人开始慢慢泾渭分明。

人类的融合统一

三国演义开头谈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。纵观人类发展史,大势无疑是分久必合了。公元前10000年,地球所还有数千个文明,到了公元前2000年,最多也就剩下2,3000个,到了1400年左右,整个亚非欧地区基本上都有了交集,除了这个大文明之外,也就剩下中美洲,安第斯,澳大利亚和大洋洲这四个世界。时至今日,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已联通,他们的地缘政治体系,经济,法律和科学都互相影响吸引。
是什么让人类走下融合呢?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,经济上的货币秩序,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全球性宗教。
融合是从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开始的,为了使得这种合作能够进行,金钱有着两种不可思议的魔力,万物可换和万众相信。以金钱为媒介,任何两个人都能够展开合作,而不是像人情和义务组成的经济体系中那样,只能与熟人合作。金钱也使得人口稠密,交易频繁的城市出现众多的专业工作者。鞋匠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不种麦子而饿死,因为只要自己的鞋子能够换取金钱,那么金钱就能够换取他所有所需。
这种专业化使得城市不断发展,而后发展为王国,接着就是统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帝国,而帝国的侵略扩张又使得金钱的可换性和可信性不断增强。在这过程中,宗教也伺机传播,有时它能够加强同一帝国内的联系,有时又导致各个帝国的侵伐。
金钱,帝国,宗教三者互相促进,最终将地球上空的迷雾拨去,所有人类最终都走向了融合。

科学革命

当今世界,几乎所有国家都会重视科学的意义,然而在很久之前,科学并不受到太多关注。1500年前科学的影响力实在太弱,即使是相差百年历史的两只军队,其装备武器都没有太多变化。力量的强弱大多还是取决于人口的多寡。
此前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“全知全能”上,旧的东西已然涵盖了所有,我们能够做到的,最多也不过是保持原有的状况。但是科学不同,现代科学第一个做的,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。这就使运用已有的知识发展出新科技变成可能。
当科学发出自己无知的叹息时,帝国也一同附和,对于那时的帝国,由于海洋时代来临,任何一个帝国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摸透了地球上的国家,那时的欧洲地图上开始有了大片的空白,承认自己的无知。二者不谋而合,从此,远征军和探险队中就开始出现科学家的身影。帝国为科学提供物资资助,信息保护和确保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;科学家则为帝国提供实用知识,思想基础和科技工具。
如果说,认知革命是智人站在生物界的巅峰,那么科学革命开始后,在可预见的未来内,智人就没有了被其他动物超越的可能。当人类改造生物的手段从仅仅是阉割动物祛除其攻击性,到改变基因,接入机械部件和电子部件,智人已然有了神的面孔。但是,这场革命的终点是人类将改造升级的目标投向人类自己,从而完成自我进化,还是人类发展出的人工智能取代人类?
没有人说得清楚。